你是不是覺得父母老後愈來愈難以理解?爸爸媽媽有話說……

看到老年人的某些行為,有時是不是很叫你感到困惑:「他怎麼會這樣呢?」若能明白是什麼原因造成老年人難以理解的行為,進而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,我們就能和自己的雙親,乃至生活周遭的許多老人家維持良好的關係。

我們原本期待父母退休後,能成為幫忙照料家務、照顧兒孫的得意幫手,從沒想過父母可能面臨角色轉換的不適應,產生令人難以理解的行為。不僅猜疑心重,更是唸唸叨叨影響家人與其互動的意願;或過於權威阻礙外在人際關係的發展;甚至沒來由的撿拾行為,導致家裡烏煙瘴氣等。種種可能會有的行為及情緒表現,不是父母親故意挑戰孩子耐心的作為,也不是人老就一定會有的現象,這些行為的背後藏著社會心理的影響因素,都是老年期可能有的行為表現及情緒障礙;最重要的是,探討其背後的社會心理及家人可有的因應之道,讓子女家屬在長輩適應老化的生活中,可以多一分理解,進而能優質化互動的品質。

● 老化過程大挑戰
父母產生的社會心理,在應對老化過程所要面臨的課題需有所了解,包括社會環境的變動、身心的健康狀態,甚至對死亡的態度等,都是老化適應過程中的重要挑戰,深深影響父母的情緒與行為表現,如能幫助父母積極面對,賦予老年新的角色,方能減緩不適的行為發生。


▲ 社會變遷:
社會變遷影響老年人的居住型態,如被迫搬離故居,遷移至都會區或陌生的環境與孩子同住、小家庭型態取代傳統大家庭;快速進步的資訊社會與網路世界,改變了家庭成員休閒、互動與溝通的模式;以及在社會變遷下,價值觀、流行語言與穿著等差異,增加了世代間的疏離感。若無法及時協助父母適應,這些變遷將漸漸地影響父母的心理,久而久之將導致父母以適當的行為來抒發情緒,或是成為吸引孩子們關心與注意的表現。

▲ 經濟安全:
老年期的生活要如何保有老本是大家關切的課題,這有形的資產,牽動著父母對生活的安全感。但隨著物價不斷上漲、銀𢓝低利化的環境變動,退休金或存款似乎已不足因應父母的日來生活開支,甚或是日後醫療照護費用,而父母通常又不想成為子女的負擔,在這樣的不安的情境中,我們時常看到父母為了到小吃攤或是高級餐館用餐而爭執;或是把錢藏在連自己都容易忘記的地方;或是為了累積經濟的安全感,聽信不當的投資而賠了老本;或過於節省而穿著寒酸破舊,讓街坊鄰居誤會身為子女的我們不孝而氣憤不已等。所以經濟安全在純消費的老年期階段,對父母的心理保障與行為表現而言,皆具深刻影響力。

▲ 社會角色:
人生各階段皆有其不同的角色作為與他人互動的基礎,如「夫vs妻」、「父vs子」、「雇主vs雇員」等,在變動的角色中,難免因轉換而感到不適應,或是對於社會角色期待有落差等,最典型的就是從職場退休後的失落感,無法發揮權威的舞台,沒有言聽計從的部屬,若一時仍無法學習新的事物、參與其他社會活動、適應新的角色,則容易產生心理失調,甚或伴隨消極憂鬱的情緒,或是易和家人爆發衝突等。


● 因應之道
我們在了解父母的老化過程中所可能產生的行為困擾後,可學習具體的因應策略及方法,幫助父母與我們自己在日常生活的情境與溝通互動,盡量達到能令人滿意的狀態。

▲ 接納:
上文概略陳述了老化過程可能帶給父母的衝擊,其實種種讓人無法理解的行為,皆有脈絡可循,皆是因社會環境與其原有人生經驗所塑造而成,所以子女當可理解後而能有所接納。接納可說是所有因應之道與溝通互動的基礎。

▲ 幫助父母了解面對老化過程可能有的𢓝論與情緒反應:
當我們接納父母的不適行為及情緒表現後,不是要全部自己概括承受,而是要能藉由溝通互動,讓父母也了解這樣的表現背後所反應的是什麼?以及會給子女家屬們怎樣的感受等。藉由這樣的澄清,讓父母適時了解自己的狀態,並能藉由子女的示範,讓父母學習真誠的表現,有助於雙方關係的良性發展,避免因為一些擾人行為,不僅無法滿足父母需求的目的,更徒增生活困擾等。

▲ 加強父母的社會支持網絡:
隨著老化過程,父母普遍會經歷健康減弱、生活圈縮小、朋友離世等多重失落現象,多少影響父母負面情緒的產生。所以,幫助父母重建老年期的社會支持網絡,包括社區鄰里、宗教團體、老人大學、社團及志工團體等,父母社會人際關係的持續營造,有助於父母對自我的認同,重拾生活的愉悅滿足感,減緩子女家屬照護的壓力。

▲ 排除溝通的障礙與加強溝通技巧:
溝通是現代人非常重視的一項技能,工作上是展現才能的利器,生活上則是增進彼此了解的有效方法。但在家人相處的過程中,往往因為先入為主的觀念,認為「他應該懂得……」,或因工作壓力、疲倦、時間無法配合等種種障礙,而忽略溝通的重要,等父母產生了擾人行為或負面情緒造成生活困擾時,方才理解溝通技巧的重要。

● 所謂溝通技巧,有幾個基本方法:
1、最好能面對面進行。
2、尊重及建立互信:應對父母表示我們願意溝通的最大誠意,而非虛應了事。
3、同理心:站在父母的立場來理解他們的想法與感受。
4、溝通語詞:要簡短意賅,避免過於冗長而增加父母理解的困難度。
5、多傾聽:溝通過程中最困難的就是有效的傾聽,子女往往認為父母總是老調重提而打斷其談話,致使對方心情受到干擾而影響後續溝通的意願。
6、重視非語言訊息:如父母的臉部表情、穿著等。
7、適時回饋:也就是澄清父母所講述的內容,是否如同我們所理解的一般。

父母的老化過程,不是皆能順利適應每個階段而達到成功老化的目標,要因應父母出現的行為與情緒表現,試著理解其背後隱藏的心理狀態,並借助溝通良方,讓自己更具彈性與耐心地面對父母的老化課題。唯有如此,方能讓親子互動或照護關係邁入和諧的境界。


中華民國老人福祉協會秘書長  陳維萍



資料來源:【有一天你也會變老:父母最需要你做的39件事】一書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為什麼老年人會走路不穩常常跌倒?

如果沒有感冒,卻覺得喉嚨常常會積痰,小心!有可能是吞嚥力衰退的徵兆!!

認清父母變老這件事,你準備好了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