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常被忽略的3大失智症警訊

失智症
在少子化又高齡化的臺灣,人人聞失智症色變。據推測,2060年全臺銀髮族中有失智症或可能罹患失智症的人口,逼近八十萬人。對失智症的瞭解,是現代人必備的健康知識。以下分享「當最愛的人失智」這本書裡所提的三大警訊。

● 第一個最常被忽略的失智症狀是:沒有「親眼所見」得到「錯誤訊息」
一葉知秋?但等葉落往往為時已晚。古語說: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,說的是如果看到一片葉子掉落,就能知道秋天將要到來。這葉子就如同是過去數十年常常在宣導的「失智症十人警訊」一般。包括了常見的失智症徵兆,例如記憶力衰退,無法勝任事務,說話表達出現問題,時間、地點的概念混淆,判斷力警覺度下降,對於較抽象的概念出現思考障礙,東西擺放錯亂,喪失活動力或是創造力等等,現在都可以輕易地在網路上查詢,甚至是便利商店也都有張貼宣導張貼。

那麼,為何我們會錯失了早期發現失智症的機會呢?到底是遺漏了哪一項呢?其實問題就在於,不只是要了解哪片葉子是觀察重點,更在於能否早期就發現細微的「變化」。

你是等到葉子都飄落了,才發現這樹木已經乾枯?還是眼尖地觀察到這葉子顏色漸變,由綠轉黃,光澤漸失,似乎營養不良?甚至是氣味稍異,芬多精的清新已然吸聞不到?

又假設我們無法在長輩身旁獲得第一手法息,此種情況下會得到怎樣的資訊呢?
「你去窗戶那裡看看,葉子還在樹上嗎?」
長輩可能會認真地前往查看,窗外灰暗,只見枝幹搖曳黑影幢幢。長輩瞥了一眼,便回應你說:「有啊,樹上有葉子啊,看起來都差不多啦。」

當一人出現認知功能障礙時,別忘了,同時也會影響了提供訊息的可靠度。

臨床上,常見到家屬回報失智者仍能自行洗澡,但真見到本人,卻發現滿身異味。
倘若收治病人入院治療,常發現她確能自行進入浴室更衣,但卻已無法完成洗澡的整套步驟。於是每回洗完澡,髮上依然佈滿油垢,其實這樣的狀況,在日常生活上早就需要他人協助。

「見微知著」,所以一定要掌握「務必親眼所見」,把握「日常蛛絲馬跡」,才能早期發現失智症狀,及早救治。


● 第二個容易被忽略的失智症狀則是「非失憶症狀」
記憶不好?但記憶還好,也可能是失智症。

想到失智症,大家第一個印象就是失智者一定是記憶力不好。記憶力障礙的確是阿茲海默氏失智症的最主要特色,但經過一世紀的研究,現在醫學科學家發現至少有數十種不同的失智症。每種都有自己的特徵,每種失智早期的症狀也不盡相同。

譬如「路易氏體失智症」的早期症狀可能是睡眠障礙,甚至是出現幻覺。「額顳葉型失智症」的早期症狀,則可能是性格改變,或是語言功能出現障礙。這些不同類型的失智者在早期時,可能還保有不差的記憶功能,良好的方向感,於是讓親友、家屬難以聯想到他們可能罹患了失智症。

不管是記憶力障礙,或是除了記憶力之外的其他種種功能障礙(如注意力、視覺空間能力、語言能力、注意力、運算能力、定向感,社交認知能力等),要注意的是,他是否出現「以前會,但現在居然弄錯」或是「以前會,但現在不會」的現象,這可能就是失智症的訊號。

● 第三個容易被誤解的失智症症狀,則是精神情緒行為症狀
失智者可能會以憂鬱情緒作為初期的表現,也可能出現情緒激動、妄想、幻覺等症狀。如果不知道「原來這些也都可能是失智症所導致」,就容易解讀為心情不好,可能得了躁鬱症,或是以為失智者得了其他的精神病,甚至將症狀誤解為「失智者故意」要這樣做,這都是診間常見的情形。

如果發現身邊邁入初老或老年期的親友出現「以前沒有,但現在卻變得怪異」或是「以前不會這樣,但現在卻變成這樣」的種種情形,就要多想想,是否這是失智症的早期徵兆。


摘錄自:當最愛的人失智 
作者:蔡佳芬/出版社:寶瓶文化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為什麼老年人會走路不穩常常跌倒?

如果沒有感冒,卻覺得喉嚨常常會積痰,小心!有可能是吞嚥力衰退的徵兆!!

認清父母變老這件事,你準備好了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