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變觀念,面對父母的老去


分享一本由奧美公關董事長及創辦人-丁菱娟所寫的《享受吧!50後的第三人生》,書中以全新眼光看待身邊的人事物——當成功不再由「頭銜」或「收入」定義,步入中年的自己不再身強體壯,加上子女長大離家、父母快速衰老……年過 50的我們,該如何自在描繪接續的人生風景?

對這一篇『改變觀念,面對父母的老去』特別有感覺,只有真正經歷過照顧家中長輩的人才能體會到其中的酸甜苦辣。尤其是寫到和病中的公公婆婆,以及病中的媽媽之間的互動,更是讓我回想起照顧媽媽的心情。將全文分享如下,希望能給家中父母尚為健康,或是家中長輩已經需要有人照顧的子女,緊緊把握和父母最後相處的時光!!

摘自:《享受吧!50後的第三人生》
我們在逐漸老去,父母卻比我們更快速老去,邁向人生盡頭。不管你願不願意,父母需要我們照顧的時刻終究會來。

連同配偶的父母,許多家庭都會有兩雙父母要照顧。幸運的話,雙方父母健在又能夠自理生活,但畢竟是少數,四人之中總會有一兩位遭受病痛之苦或是已經過世。

雖然嚴重一點的病情可以申請外勞或看護來照顧,但畢竟不是家家都能負擔得起。有不少中年兒女為了照顧年邁生病的父母,不得不辭去工作,或是犧牲自己的生活,如果身為獨生子女,責任更加沉重。雖然政府有一些長照的措施和計畫,但是與其依賴政府伸出援手,不如自己未雨綢繆。

無論如何,陪父母最終的一段是做子女的義務,所以面對年邁的父母,我們一定要有心理準備,放下執念,調適心情,接受一些新的觀念,才能夠應付這些變數,勝任這項任務。

我的母親和公公婆婆在前幾年先後過世,只剩下父親還健在,所以我們兄弟姊妹特別珍惜跟父親相處的時間。之前照顧三位長輩,在旁邊經歷了他們病痛的過程,我學習了一些經驗。

我和公婆同住,公公罹患帕金森氏症,臨終之前略為失智,大小便失禁,當時生活有很多的無奈和不便,本來覺得挫折,因為家裡無論如何都無法保持整潔乾淨,後來我們做兒女的轉念之後,用對待小孩的方式哄著他,就不會怪他行為失常或忘東忘西, 我的心態調適對照顧者很重要,否則挫折感會很大。

公公走後,婆婆搬回老家,由先生的兄長照顧,她身體虛弱而長期臥床,我們能做的,就是經常回老家看她,跟她說話,撫摸她的臉和身體,讓她感覺有人關心她。她後來經常握著我的手不放,我想她是有話想說的,只可惜當時她無法言語,透過肢體語言及身體的接觸,我可以感受到她的脆弱和真情,而我也相信她可以感受到我的關心和不捨。

母親則是在60多歲就中風,後來父親辭職照顧她,我一位未婚的妹妹也一直陪伴在身邊。我很幸運,因為兄弟姊妹眾多,而且都住得離父母家不遠,所以我們可以相互支援,分配時間,並且經常回家探望父母。我的弟妹們都很孝順,大家都很願意分擔照顧父母的責任;相對的,我也沒有犧牲太多自己的生活來承擔責任。

母親中風8年多,後來是因為胃癌而離開,後面幾年她變有點多疑,有時有些幻想,譬如指責菲傭偷她的錢,說誰在背後罵她,我們那時候沒有經驗,老是責怪她想太多,沒理會她,於是她氣得不想跟我們說話。

後來我學習轉念,改變策略,乾脆跟他同仇敵愾,一鼻孔出氣,聽她細說以前的事,罵她想罵的人,她就變高興了,跟我有說有笑,說我很懂她。原來生病的人需要的是關懷,而不是說教,了解他們比講道理重要。後來,我經常幫她泡腳,跟她說話,她很享受這樣的相處時光,而我也得到機會表達我對她的愛。

唯一遺憾的是,我們沒有在母親生前告知他實際病情,沒有問她還有什麼想做的事未完成,以及想對我們說的話。當時考量到她的心情可能會因此而厭世,所以選擇不說。

經過這些經驗,我意識到面對生病的老人不能跟他們講道理,他們不是變了,而是病了。生病死他們多疑,使他們和以前不一樣。如果我們還用以前那種把父母當成像山一樣高的心情仰望他們,不僅容易失落、沮喪,親子關係也會受到影響。

父母老了之後會變得嘮叨愛抱怨,大約有兩個原因,一是身體真的不太舒服,二是期待有人關心,想引起兒女的注意。如果兒女了解這樣的心情,或許比較不會覺得不耐煩,願意多關心他們。

母親走後,父親格外感到孤單,所以我們兄弟姊妹都會輪流去看他,孫子們也都經常逗著他。父親今年85歲,身體沒有以前硬朗,膝蓋也不行,沒有辦法像以前一樣到處走走吃美食,所幸他和以前一樣樂觀,還常說:「像我這種年紀不用坐輪椅的,還真是少啊!」

父親最大的興趣就是吃,以前考慮到她身材肥胖,我們兄弟姊妹禁止他吃太多,油炸的不讓他吃,熱量太高的不讓他吃,兄弟姊妹管東管西,你一言我一語,有一回他生氣的說:「我年紀這麼大了還不讓我吃想吃的,那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?」

這句話打醒了我們, 想想也對,如果是我被剝奪了最大的樂趣,也會覺得活得沒意思了吧!後來,我們兄弟姊妹就改變策略,選擇性偶爾帶他去吃個是餐廳,他也變得高興起來。從這件事我也學到,對於老人家其實不用限制太多,如果沒有立即性的危險,或許讓他的晚年還有一些開心而值得期待的事情,這比延長壽命重要。

倘若生病到末期已經毫無生活品質的時候,也不要強求用積極又無謂的醫療方法去延長病人的生命,像氣切、插管等行為,塗正老人家的痛苦,接受自然死亡或許比較人道的做法。畢竟,活著的時候能夠擁有有品質的生活,比痛苦的延長生命更重要。


摘自:《享受吧!50後的第三人生》
作者:丁菱娟/出版社:天下文化 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為什麼老年人會走路不穩常常跌倒?

認清父母變老這件事,你準備好了嗎?

如果沒有感冒,卻覺得喉嚨常常會積痰,小心!有可能是吞嚥力衰退的徵兆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