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年人的生理變化-對時間感也會衰退,常常顯得很不耐煩


↠ 隨著年齡不同,想像中一分鐘的長度也完全不同
上了年紀之後,不再需要為工作或育兒忙碌,照理說空閒的時間應該比較多,但高齡者為什麼在等待時總會一直唸「快一點!」,顯得很不耐煩。在超市等待結帳時,不斷催促的人中高齡者也比年輕人來的多。

即使在照護現場和醫院,也有很多人不斷催促說「飯還沒好嗎?」、「想早點去上廁所」。如果工作人員說:「應該沒有讓你等很久吧」,對方就會很生氣地說:「我已經等很久了!」



高齡者比年輕人更不耐久候。主要的原因與其說是失智症的影響,更可能是年齡的變化。曾經有個實驗,要求參與實驗的人在認為到了60秒時就按鈴。結果,20歲左右的人平均過了61.00秒後按鈴,50歲左右的人是較短的40.12秒,60歲左右的人則為44.87秒,70歲左右的則是32.11秒,80歲的則是 28.51秒,大約只有一半。

換句話說,如果他們等了10分鐘,對高齡者來說,感覺就像等了20分鐘一樣。原因之一是,上了年紀之後,會覺得四周的時間流動變得非常緩慢。

而且,年紀大了之後,「知道現在是什麼時候」的這一種時間感也會衰退。如果還在上班,或是會固定收看某個電視節目,生活比較有節奏,還可以輕鬆掌握今天是禮拜幾或幾月幾日,但是,退休後或不必再照顧小孩時,對禮拜幾會比較沒有感覺。


↠ 退休或不再需要育兒後,今天是禮拜幾的時間感也會隨之衰退
隨著年齡的增長,對禮拜幾或幾月幾日的時間知覺也會跟著衰退。

在失智症檢查中,有一項是要回答檢查當天的日期和年齡,這對檢查失智與否的確十分有效。但這其中有一個問題,就是即時只是因為上了年紀,對年月日、年紀的記憶也會變得很模糊。

因為退休之後,不用再上班,不必區分「平日、假日」,所以會不記得今天禮拜幾。育兒也一樣,因為平日要上學的孩子不在了,所以讓知道今天是禮拜幾的感覺不再敏感。而且就算還很年輕, 放年假時,也會無法馬上搞清楚今天是禮拜一還是禮拜二。

關於年齡還有一件事,29歲和30歲就算只差一歲,區別也感覺很大,但91歲和92歲的差距,感覺就不是太大,所以會搞不清楚年紀。

此外,也有人不想說出自己真正的年齡。雖然是89歲,但因為喜歡整數,很多人都會說自己「90歲」。因此,我在看診時,如果一臉困惑的說「咦,年紀不一樣呢,應該不是同一個人吧?」有時對方會說:「不好意思,事實上是89歲……」

有些女性似乎不管到了幾歲都會希望自己看起來很年輕,所以有許多人雖然已經88歲了,還是會含糊地說自己是70歲。如果因此就懷疑對方已經罹患失智症,那真是太失禮了。

高齡者會給出錯誤答案的理由,也有一種可能是明明聽不到,卻假裝自己聽得到。因為聽不清楚對方說的話,所以胡亂回答。

高齡者之所以會出現這種行為,與聽覺衰退有關。聽不到對方說的話時,如果每次都反問:「啥?什麼?」會非常尷尬,所以假裝自己聽得到,用一句「是啊 」來敷衍過去。這麼一來,明明就只是「『聽力』不好」,而非「『記性』不好」,結果卻給出錯的答案。


↠ 「想不起來」是健忘,「連記都記不住」則是失智
因此,不管是覺得時間很長、不耐久候,還是對禮拜幾或日期的感覺衰退,都很難判斷原因究竟是失智,和單純是因為老化而造成的身體變化。不過,年親生小孩的名字都忘記時,就很可能是罹患失智症。這當然讓人大受打擊,但他們沒有惡意,因為人的姓名是很容易忘記的,他和你的回憶和對你的感覺,依然會殘存在某個地方。

依據造成疾病原因的不同,失智症又可細分成「阿茲海默症」、「路易氏體失智症」、「血管型失智症」等將近70種類型,要區分真的非常困難。大部分人都以為「只要去醫院,就可以清楚診斷出是不是患有失智症,而且每一個醫師的診斷應該都一樣」,但事實並非如此。而且,失智症的標準包括ICD-10、DSM-IIIR、DSM-IV-TR等,要選擇哪一個標準是由醫師自己決定的。

當然,如果病情惡化的很嚴重,不管由誰來診斷,應該都會被診斷為失智症。但在失智症初期,會發生有些醫師診斷為「失智症」,但其他醫師卻有不同看法的情形。

簡單來說,失智症指的是「因為大腦有狀況,導致記憶和判斷出現問題,進而讓日常生活出現障礙」的狀態。不過,很多時候就算檢查也無法確認大腦是否有問題,所以,重要的是要確認「是否應記憶或判斷出現問題,而對日常生活造成障礙」。

大家知道「一般的健忘」和「失智症」的差別嗎?一般的健忘是「雖然記得住,但想不起來」的狀態,而失智症者是「記不住」。

所以,如果是一般的健忘,當事人會自覺自己有健忘 。忘記旅行時吃了什麼是「健忘」,但如果連旅行這一件事都忘記了,那就是「失智」。遺忘記憶或場所、明明應該看得見的東西卻看不見,無法與人對話等等,都是失智症的主要症狀。


↠ 經常明明只是五感衰退,卻被認為是失智症
記憶障礙等症狀因為無法恢復,所以大家都說「失智症醫不好」。但是,我在門診看診時,就曾經發現「以為得了失智症,但事實上只是眼睛疾病和因為年齡增長而出現的變化」,或是「懷疑是得了失智症,後來卻發現只是耳朵疾病和音年齡增長而出現的變化」的個案。

因此,如果不知道身體的感覺會因為年齡增長而出現什麼變化,就會發生以為「因為得了失智症,就算拿資料給他看,也無法閱讀」,但事實上只是「因為白內障所以視力變差,並非失智」之類的情形。

像這種只是五感出現一些狀況,卻被認為是失智症的人,只要針對眼睛、耳朵或聲音進行該做的治療或復健,看起來就像是「失智症痊癒」。

比記憶障礙更嚴重,更讓家人等身邊的人困擾的是言語暴力 、行為暴力、幻覺、妄想、失禁等問題行為。事實上,住院的患者及時患有失智症,只要沒有上述症狀,幾乎都可以平安無事地照常生活、出院。但是,只要出現其中一種症狀,就可能讓護理師晚上無法安眠,或是房間張的需要打掃,照顧起來非常辛苦。

會造成這些讓身邊人非常困擾的症狀原因,不光只是記憶障礙,有些是來自其他與記憶相關的因素。所謂其他因素包括生活和身體的變化,因此這些症狀稱為精神行為症狀(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, BPSD)或周邊症狀,並非失智症的主要症狀。

這些「讓家人感到困擾的症狀」可以透過對應和治療得到某種程度的改善。因此,雖然根本上失智症並沒有治好,但就家人來看,感覺有失智症引起的困擾症狀好像已經得到改善,而無以為「失智症已經治好了」。


↠ 如果無法用手做出鴿子的形狀,就有可能是失智症
所以,重要的是,要及早請醫師診斷是否罹患失智症。只不過,問他們要不要去記憶門診或失智門診就診時,也可能會抗拒,憤怒的說:「你們覺得我失智了嗎?不要瞧不起人了!」

因此,必須在適當的時機詢問。比方說,「同樣年紀的『○○○先生』得了失智症,我覺得爸爸應該沒有問題,但為了慎重起見,還是去檢查一下吧?」可以用這種方式嘗試說服他。

此外,還可以用「現在雖然沒有問題,但為了以防萬一,做個定期檢查比較好的說法,讓他們接受檢查。還有一個有效的檢查方法,那就是檢查表,請透過以下的檢查表,觀察他們的日常生活。

檢查表
□ 會在住家附近迷路
□ 身上變臭了
□ 穿著不合季節的衣服
□ 每天穿同樣的衣服
□ 身體似乎不舒服
□ 走路的方式不安全
□ 閒聊時,一直講同樣的話
□ 晚上無法開燈,白天一直開著燈

也可以利用「狐狸-鴿子測驗」,也就是看看他們可不可以用手比出鴿子的形狀。此外,還有長谷川式或MMSE等更專業的提問方式,不過使用這些方法時,他們容易產生抗拒,一般人最好不要隨意採用。

像「狐狸-鴿子測驗」這種要用雙手的簡單測試,與其說是「測驗」,感覺還更像是在「遊戲」,所以比較不會讓他們反感。可以讓他們試著用手比出狐狸或鴿子的形狀,就會知道失智症初期已經很難比出鴿子的形狀了。



↠ 只要準備一些以前的照片,就可以預防失智症
那麼,有沒有方法可以預防認知功能下降, 變成失智症?當然,到醫院治療是方法之一,但也有自己或家人等身邊的人可以進行的方法,以下就為大家介紹。

方法之一是製作回憶書,大家可以把製作回憶書想像成是「為相簿加上說明」。把罹患失智症的人以前的照片貼在紙上,詢問他們「那個時候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?」記載上去。此外,還可以問他們:「以後想過什麼樣的生活?」

這種回憶書的好處是,可以自然地進行想起過去回憶的「回想法」,這是一種失智症的復健。回想過去是好事,並非壞事。因為在回想過去的過程中,可以活化記憶。而且,因為回想的多半是帶有情感的經驗,也會給大腦帶來正面影響。

除了患者本人,回憶書也能幫助到身邊的人。當他們開始有走徘徊,或是明明就在家裡,卻說「想回家」時,如果事先製作有回憶書,就可以藉此找到線索--發現「原來是想回去小時候大阪的家呀 」。當然,請照服員來協助時,回一書中的資訊也能派上用場。


↠ 同時活動身體和大腦,就可以維持認知功能
不過,就算沒有回憶書,也一樣可以進行回想法。當只問問當事人過去的回憶,就可以預防失智症。

可能很多時候,他們只是在說以前說過的事,或者老是說一些美好的回憶。這可能會讓大家擔心失智症是不是惡化了。

請不用擔心,因為不止失智的人,高齡者也經常發生過去的記憶記得住,但最近發生的事卻記不起來的情形。而且,美華過去這一件事也絕非什麼壞事。已記憶的特性來說,我們的大腦也有消除過去不好的回憶,只留下美好記憶的傾向。這和失智症無關,而且也經常發生在高齡者身上。

維持認知功能的方法,進行「雙重任務」(dual-task)也很有效。前面的章節以說明過,所謂雙重任務就是同時進行兩種任務。如果能同時活動身體和大腦,會更加有效。比方說,想去散步時,如果純粹只是散步, 就只能得到運動的效果,如果能在散步時,進行「重100開始,每一次減去3」的簡單計算,就可以同時訓練大腦功能,防止失智症惡化。

大家比較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勉強當事人進行訓練。或許很多人認為「只要對失智症有好處,不管什麼事都要做!」我可以理解大家的心情,辦這樣可能會有反效果。

在失智症初期,還具備足夠的認知功能時,可以這麼做。但當失智症嚴重惡化後,訓練只會帶來痛苦。這就好像跟右手不能動的人說「動動你的右手,來運動吧」一樣,這樣子會讓病情更加惡化。


↠ 再怎麼擔心都無法解決失智症的問題,倒不如享受現在
我想很多人都曾在電視上看到,罹患失智症後被送進照護機構,在機構被虐待、陷入悲慘處境的例子。電視上曾播放過這樣的新聞和戲劇。

但事實上,照護機構並非全都那麼糟糕。有很多人都因為是進了照護機構,才能輕鬆生活,被虐待的個案反而非常少見。當然,這種事只要有一件就不好。但根據統計,在日本,入住照護機構的98萬人當中 ,被虐待的有408人,大約是0.04%。

正因為少見,所以才會成為新聞。也就是說,「高齡者在照護機構開心生活」這種事不算什麼新聞,但「高齡者在照護機構受到虐待」就是新聞。

因此,希望大家不要對照護機構抱有不好的印象。因居家照護而疲倦,卻又堅持「不想把他們送進照護機構」,會非常痛苦。在自己家裡接受照顧卻被虐待的事件有15,976件,比照護機構還來得多,很多都是家人被逼得走投無路,嬰兒發生虐待的事件。

不管是80歲還是100歲,很多人都會擔心自己老後的生活,或是罹患失智症該怎麼辦。

在100歲高齡時拍攝電視廣告而出名的雙胞胎姊妹「金銀婆婆」,他們說會把那筆電視廣告的演出費用「拿來作為老本」。都已經100歲了,還有老後生活……?」採訪者也感到非常驚訝,但不管是到了100歲或幾歲,老後生活都會令人擔心。

當60多歲時或許會想,年紀再大,在活也沒多久了,可以不用擔心這些事了,擔當真的不入70或80歲之後,就會知道不管到了幾歲都會擔心。

而且,幾乎所有的人都會覺得「如果有更多的錢就可以安心了」。的確,有錢的高齡者可以入住高級照護機構,享受很好的服務。但是,再多的錢都會花完。很多人認為「如果有三千萬日圓就可以安心了」、「如果有一億日圓,不管發生什麼事都不會有問題」,事實上即使成為富豪,還是有很多高齡者不斷為金錢煩惱。不管現在有沒有錢,誰都不知道未來什麼時候會需要多少錢。因此,我們也只能活在當下,好好度過每1天。


「不耐久候」、「無法回答今天是禮拜幾、幾月幾日和自己的年齡」的真相
● 上了年紀之後,同樣是1分鐘,感覺起來卻比1分鐘還久
● 過了70歲之後,30秒感覺起來像1分鐘
● 退休或不再需要育兒之後,對今天是禮拜幾的時間感會開始衰退
● 很多高齡者會蓄意隱瞞自己的年齡,特別是女性
● 因為聽不到對方講話的聲音 ,所以隨便回答
● 失智症診斷的結果,很多時候會因為醫師不同而有所差異
● 健忘是「記得帶想不起來」,失智症是「連記都記不住」
● 很多時候以為是得了失智症,但事實上認知功能正常,只是眼睛或耳朵變差


身邊的人容易犯的錯誤
● 勉強把當事人帶去健忘門診和失智症門診
● 當失智症嚴重惡化時,還勉強進行預防失智的訓練
● 反正年長的客人都很閒,不用太急著去招呼他們


身邊的人應該採取得正確行動
● 及早檢查是否罹患失智症
● 用些說話技巧,帶他們去健忘門診或失智門診檢查
● 讓他們用手比出狐狸或鴿子的形狀
● 製作回憶書
● 詢問他們過去的回憶
● 讓他們同時活動身體和大腦
● 年紀大的客人即使時間很多,也不耐久候,最好可以及早招呼他們


文章來源:失智行為說明書
作者:平松類/譯者:吳怡文 /出版社:如果出版社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為什麼老年人會走路不穩常常跌倒?

如果沒有感冒,卻覺得喉嚨常常會積痰,小心!有可能是吞嚥力衰退的徵兆!!

認清父母變老這件事,你準備好了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