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齡化的台灣,在居家安老以外有沒有更多選擇?

臺灣已正式進入高齡社會,將邁入超高齡社會。面對這樣急遽的變化,高齡者的居住安排狀況與機構照顧的需求趨勢,自然是必須重視的問題。

經分析調查資料發現,臺灣高齡者的居住安排意願長期來沒有太大改變,期望和子女同住者仍占多數;希望住在安養機構或長照中心的比率一直不高,除了這兩種選擇,還有沒有另外的選擇呢

在讀書會指定要看的書「50+好好:顛覆年齡新主張」看到這篇內容,讓已經進入60歲的我,真的好希望台灣也能有這樣的創新,讓進入高齡化社會的台灣老年人,除了獨居和養護機構外,能在居家安老以外還有更多的選擇。分享內容如下:

老有所用,守望相助
蓓蒂.席格(Bettye Siegel)在喬治亞州亞特蘭大的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擔任編輯長達34年,她原本的退休計劃是在亞特蘭大的家中度過餘生,但是慢性支氣管炎的病情惡化,使他無法長時間待在城市被汙染的戶外空氣中。又因為她最喜愛的一項活動就是園藝,所以她決定離開亞特蘭大,搬到空氣品質比較好的小鎮。但是她說光想到要搬到小鎮就膽怯,她說:「可能會很難交到朋友,我就是在小鎮長大的,小鎮的排外意識很強。」後來到了2002年,她在《漫步》(Parade)雜誌上偶然讀到希望牧場(Hope Meadows)的報導,這是一個位於伊利諾州藍圖爾市的跨世代共同住宅社區,具有小鎮良好的空氣品質,距離厄巴納-香檳雙子城豐富蓬勃的人文環境不到50公里。這正是她想要找的地方。

希望牧場是布蘭妲.克魯絲.伊哈(Brenda Krause Eheart)的心血結晶。她原本是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教授,在1990年代初擔任該校兒童關懷發展計劃主任,研究重心為伊利諾州的寄養體系。愈是深入研究,愈使她深信這個體系必須改變。當她得知住家附近的沙努特空軍基地即將關閉時,他想到了一個大膽的主意:何不把空軍基地的一部分改造成可以讓15個寄養家庭住在一起的社區?這樣可以讓社區裡的寄養父母彼此互相支援,也可以由駐點工作人員提供協助。

她成功遊說州政府撥款一百萬美元實施這項計劃,甚至還爭取到了豁免權,讓這個新成立的非營利組織能夠對寄養家庭發放均一津貼,而不是依照傳統的計算方式根據每個孩子的寄養天數付款。接下來她遇到了意料之外的阻撓 ;國防部只肯一次出售83個單位,不能只買她原本計劃的15戶住宅。所以她想:為什麼不乾脆擴大規模?於是她擴充計畫,提供老年人低於市場價格的住宅來換取社區志工服務。

蓓蒂71歲時住進希望牧場,12年來從來沒有後悔過。這些年來她從事的志工服務包括擔任課後輔導、管理社區活動中心場地,並且在過去7年間擔任交通導護。在這些工作之餘,她還有很多時間從事園藝。

蓓蒂和伊哈都認為希望牧場之所以能夠成功,在於守望相助的精神,這樣的安排讓兩個弱勢族群聚在一塊兒互相關照。老人透過付出愛心關懷以及持續的社會參與與找到目標和意義,寄養家庭則獲得了原本可能欠缺的大家庭協助。伊哈表示要不是有這些年輕的退休族群幫忙,這個計劃可能撐不到兩年。這些人來自各行各業,全體有一致的目標:幫助孩子。伊哈說:「我的使命是帶領著一些想要回饋的長者,他們想要真正的參與,想要成為好鄰居,我讓他們把注意力放在一個非常弱勢的團體。」

希望牧場鼓舞了其他至少6處類似的共同住宅計畫,結合老人和受創退伍軍人以及有發展障礙的成人。如同布蘭妲.克魯絲.伊哈所說的:「我萬分堅信,我們應該多加利用年長者的時間和才能來解決這些社會問題。」



內容摘自:《50+好好:顛覆年齡新主張》
作者:喬‧安‧詹金斯/譯者:葛窈君/出版社:天下文化
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為什麼老年人會走路不穩常常跌倒?

如果沒有感冒,卻覺得喉嚨常常會積痰,小心!有可能是吞嚥力衰退的徵兆!!

認清父母變老這件事,你準備好了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