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熟年台灣》第64集 急性後期照顧系列-束縛後果預警 取得連結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長照單位和安養中心有時會將長輩手腳綁住,藉由「束縛」試圖避免長輩發生危險,有的因為病患意識不清,擔心長輩從床上翻滾下床,或擔心病人會拔扯身上的重要管線,造成生命危險。可是「綁手腳」對長輩心裡和肉體會造成什麼影響?本週《熟年台灣》邀請高雄長庚神經內科醫師許哲維共同探討。 取得連結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
為什麼老年人會走路不穩常常跌倒? 老年人常莫名其妙的跌倒,有時候是絆到東西、因為頭暈、有時候是軟腳,但更多時候是自己都搞不清楚為什麼會莫名其妙就發生跌倒。 造成走路不穩的原因很多,簡單可以分成3大部分:肌肉關節、神經系統、心理因素。 穩定的骨骼關節與足夠的肌力 走路最重要的是 整體骨骼關節與肌肉的協調性,老人跌倒最常見的是這個系統出了問 題。 肌肉的力氣不足,走路耐力下降,步伐縮短、腳抬不高 ,這種走路姿勢讓老人家走路變得很費力,所以行動的距離縮短,限縮了活動的範圍;如果家中沒有電梯,當老人家嚴重到無法上下樓梯,就只好被迫整天待在家裡,活動量大幅減少。 如果有脊椎與下肢疼痛的老人,常出現 走路步伐變小,姿勢僵硬且前傾,走路速度緩慢 。這種姿勢會讓老人家走路很不穩,只要地面稍有顛簸就容易跌倒,一定要治療疼痛並讓復健師調整步伐,以避免跌倒造成更嚴重的併發症。 對於步履不穩的老人家,如果 評估確定是肌肉關節的問題,就需要在治療師與醫師的協助底下,訓練肌力、耐力與平衡感 ,在家中也要持續保持活動,家人若能給予滿滿的支持與鼓勵,老人家就會有持續維持運動的動力。 週邊與中樞神經系統的健全 如果骨關節是個架子,神經系統就是負責連結肌肉與控制的中樞。單單有好的骨架,仍無法做很好的協調,需要有週邊神經的回饋、腦部適當的計算,才有可能得出最好的控制模式。 廣義的周邊神經訊號回饋,訊號來源包含了 平衡神經、感覺神經、眼睛 等,腦部運用這些資訊,在很短的時間內進行分析與評估,立即送出訊息給身上的每塊肌肉,讓他們能夠維持全身平衡。從這樣的機轉可以知道,如果有 周邊神經病變,例如糖尿病的足部神經病變;眼睛的老年黃斑部病變、青光眼或白內障等視力退化;腦中風、腦炎、腦出血、失智症等中樞神經系統損傷 ,這個精密的計算就會出現問題,手腳因為不協調而跌倒。 因此老年人應該要盡量避免導致週邊神經、中樞神經與視力惡化的因子, 妥善控制各種相關的慢性疾病,例如糖尿病、高血壓、高血脂、視網膜損傷等等,如果已經損傷而且無法恢復,就需要藉助適當的輔具比如拐杖、助行器、步行車等,來協助活動。盡可能維持日常生活的獨立對老人的身心健康有莫大的幫助。 選用適當輔具,安排積極的復健治療 跌倒過的老年人,即使沒有受傷,仍會在心中留下陰影 ,因為「搞不清楚怎麼會摔跤?」害怕下次又會不預期的突然跌倒,這是一般人的正常反應,為了避免跌倒,老人家走路越來越小心翼翼,步 閱讀完整內容
如果沒有感冒,卻覺得喉嚨常常會積痰,小心!有可能是吞嚥力衰退的徵兆!! 小心!!當覺得喉嚨常常有積痰、或音質有變化,這些都有可能是吞嚥力衰退的徵兆。 吞嚥力是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慢慢的衰退,必須先掌握吞嚥力的程度,才能進行適當的吞嚥訓練,要如何才能判斷我們的吞嚥力目前處於哪一個程度? 一般可以透過自我檢查確認自己的吞嚥力。自我檢查分為兩種,一種是症狀檢查;另一種則是客觀的肌力與感覺檢查。 在「吞嚥力」一書中,有一份自我檢查表,在此分享給大家 (察覺吞嚥力衰退的十大症狀檢查表下載) 檢查表中各種症狀與吞嚥力衰退的關聯,在以下一一說明: 一、 喉嚨經常積痰 明明沒有感冒,喉嚨裡卻一直有痰,建議要到耳鼻喉科內視鏡檢查,因為有可能積的不是痰而是唾液(口水),因為我們都有過感冒時喉嚨積痰的經驗,但卻沒有唾液一直積在喉嚨裡的經驗,所以就算是唾液積在喉嚨時,也以為是積痰。 閱讀完整內容
認清父母變老這件事,你準備好了嗎? 我們認識了太陽和月亮 體驗了颱風和下雨 我們學會跳舞 學會開懷大笑 然後我們才會死亡 -- 《一片葉子落下來》(The Flaa of the Leaf) 步入中年, 人生的意義接踵而至, 過去為了事業’ 為了生活的衝刺打拼, 終於看到了一點累積, 此時稍微停下腳步, 才驚覺父母在不經意之間已經快速老去, 突然意識到「老化」這件事,如同鏡子一般,也在自己的身心上顯現出來。 不知老之將至,原來老已圍繞身邊 身為中年兒女,往往覺得爸媽身體情況都還不錯,可能只有一點血糖、心臟等慢性疾病,頂多關節有些不太靈活,整體上還能夠自理,不管是外出走動或是定期到醫院看病拿藥,都沒有太大的問題。 只是有一天,老人家看完門診之後,不知道怎麼回家了?醫護人員們協助七拼八湊、翻找身上的證件,終於找到了資訊,於是打電話給小孩。 「喔!你叫他自己回家,他可以的!」小孩接起電話理所當然地回答。然而,實情卻是他的定向功能已經開始變差了。 關於老人家變了這件事,就好比自己每天看著鏡子不覺得自己變老,但如果對照半年前的自己,可能就會發現那時候跟現在長得真的不太一樣! 老人家其實慢慢變老著,外在功能上也有一些算不上太嚴重的退化情況,就算拄著拐杖,也還是一樣外出當志工,一樣到長青社上課,但是這時候的他們不太一樣了, 內在對事物的理解不對了、反應不對了,行動也不對了。 當外人看見的時候,會覺得這個老人家需要幫助,但是自己的子女往往看不出來,並不是故意不理會,而是天天相處比較難以察覺,不知父母老之將至! 老人家的衰老不容易被察覺,直到有一天,因為疾病的關係才被發現。 可是,在他們衰老的過程中,子女一開始往往覺得應該沒問題,遇到認知能力開始退化了,可能會覺得反應慢是正常的狀態,可是如果仔細地觀察,就會發覺並不一樣。 「當他反應比較慢的時候,你知道他是在變老嗎?」 當你認為只是反應慢,往往這個時候正是他們處在「變老進行式」,所以很多子女跟長輩之間的衝突,正是來自於子女期待長輩的功能還能跟以前一樣,結果卻變成指責與埋怨:「我跟你講什麼,你怎麼都聽嘸!算了算了!」 反過來說,當老人家發現自己反應變得比較慢的時候,並不會向子女承認自己的變腦狀態,因為老人家也有自己的自尊, 他們傾向覺得這一次也許只是不小心、老糊塗,閃避自己已然衰老的事實。 照顧與被照 閱讀完整內容